7天无理由免费复测:一家科研服务公司的“阳谋”
文 | 《bet36体育在线:科学报》记者 张楠
从提出“真准”模型到推出“七天无理由复测”,从分享科研工作台到开放千万元研发基金,作为第三方分析测试行业头部企业科学指南针的创始人,潘予尽管自居“公司吉祥物”,但过去一年步履不停。
他如何理解技术落地中的信任博弈?又为何坚持“不怕友商抄”?在这场对话中,潘予分享了他在推动分析测试行业走向智慧检测3.0时代过程中的思考、抉择与坚持。
信任博弈,从“责任拉扯”到“七天无理由复测”
《bet36体育在线:科学报》:科学指南针今年推出了一个震动科研测试行业的政策——“七天无理由免费复测”。这本质上是把风险和成本先揽到自己身上。内部最大的争议点是什么?又是如何达成共识的?
潘予:
内部当然有讨论。最直接的担忧是:会不会有人来“薅羊毛”?或者拿的不是同一个样品来蹭免费复测?这种顾虑很正常,京东、淘宝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。
举个例子。今年上半年,我们的一位大客户反馈检测数据有误,我们团队在排查了所有测试环节后,怀疑极可能是样品有问题,但最后我们还是无条件帮助客户复测样品,并不断找原因。最终发现是对方自己制备的样品中,前期工艺的问题。这位老师最后很感激:“谢谢你们帮我复测。”
这样的案例行业每天都在发生,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,这个行业售后最大的难点就是信任。没有信任就会扯皮,双方精力都耗在“证明自己没错”上,而不是“解决问题”上。
我们提出“七天无理由”后,团队也非常认可,毕竟大家也受够了拉扯,只有用户更信任公司,才能真正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面。
而且我们基于既往服务数据判断,用户其实也不想复测,毕竟他们有自己的科研计划,干嘛薅这个羊毛?这就像你去体检,突然接到电话说测错了让你再来一次,你愿意吗?
所以,最终我们达成了共识:即使成本会提高,但是算大账来看肯定是好事。因为我们认为,信任的价值,远高于可能的额外成本。

《bet36体育在线:科学报》:这个政策对你们自身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。
潘予:
没错。这正是我们敢做的底气所在。“七天无理由免费复测”不是孤立的口号,它是我们所有内功修炼的集大成者,是冰山浮出水面的那一角。
这几年,我们围绕用户服务流程,陆续建设了八项关键能力,包括智能下单、上门取样、订单智能调度、检测方法库建设、数据校验、仪器计量校准、飞行质控,以及AI智能分析报告。这些能力看似分散,但本质上都指向同一件事——让每一个可能出问题的环节,尽量都不出错。
所以,我们今年做的所有事,这些点点滴滴的汇总,最终让测试成功率大大提升,让我们有信心大喊“七天无理由”。良医治未病,售后服务的最高境界,是不需要售后。
“智慧”落地,最难的不在算法而在“翻译”
《bet36体育在线:科学报》:去年你发布了分析测试行业的“真准”模型(TAE模型),预言AI智慧检测是未来。一年过去了,指南针在让检测拥抱AI这条路上,走到了哪一步?
潘予:
我们正在把预言变成产品,这也是我们对于AI智慧检测3.0时代的实践。总结下来,主要沿着两条主线推进:
第一条线,是测试产品的智能化。
在测试服务过程中,准确地确认需求是刚需,但由于分析测试领域极其复杂,科研工作者选参数很难,过去用户确认需求要填许多内容,非常耗时间。
为此我们开发了“AI智能下单助手”,用AI解决了这个问题:用户只需要告知样品和测试目的,AI会基于科学性和历史测试经验,自动选择最优参数,并且把为什么选这些参数的思考过程详细告诉你,就像DeepSeek显示思考过程一样。
除此之外,测试完成之后的数据分析也是一个痛点。去年10月我们发布了在线XPS智能分析工具,一年时间里,有超过3万用户使用了它,分析了近10万份数据。
后来我们陆续上线了TEM的AI工具,能自动标定衍射环;SEM的AI上色和粒径统计工具;紫外可见近红外漫反射的AI分析,能把一两小时的工作压缩到3分钟内。
这些工具的目标只有一个:把复杂的实验数据,转化为简单的科学洞察。
第二条线,是科研场景的智能体。这是我们“Dream Bigger”的尝试。
这里有个有趣的故事。今年初有位合作的研究人员曾质疑我们的检测结果:“你难道不觉得学术圈的模拟计算都是不可信的吗?”她的意思是,模拟计算这种演绎法,因为全是代码,你想要什么结果就可以通过控制精度、内部逻辑“做”出来。
所以,能不能做一个审核智能体,去判断计算是否符合科学性、是否造假?我们被这个想法击中了。
从质疑到信任,再到携手创新,3个月后,我们真的把这个事情干成了。我们去看人工是怎么审的,把这个标准告诉AI,开了个头然后慢慢迭代,把检测标准做出来。这就是我们发布的模拟计算源文件审核智能体。

《bet36体育在线:科学报》:理想很丰满,但在推动AI与检测深度融合的过程中,你遇到最大的技术或认知障碍是什么?
潘予:
最大的障碍,不是算法本身,而是建立AI-算法-仪器-数据-用户-工程师之间相互迭代和交流的体系。
举个例子,数据分析算法原本是程序员干的,检测流程是工程师干的。AI要在中间建立一个比对体系:AI出一个结果,要去和真实算法、真实结果比对,发现差异,再去改,再比对,反复循环。
很多AI做出来没人用,就是因为它是基于大语言模型去“预测”的,它不是真的懂科研,因此错误率太高,这样就很难真正提升用户的效率。
因此,AI for Science(科学智能)要真落地,就必须按照科研的需求,让AI真的理解每个知识点和细节。真的懂问题,能解决问题,这是最难的一关。
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:人才缺失。
我们需要既懂AI又懂科研的“翻译官”,而这就特别难找了,因此更实际的做法是,把懂AI的人和懂科研的人组织在一起,创造良好的协作机制,让AI算法工程师和科学家能够齐心协力,让1+1>2。
毕竟,企业管理卓有成效的结果,就是能让平凡人成就非凡事。
开放格局,从“行业竞对”到“生态伙伴”
《bet36体育在线:科学报》:你们把凝聚了心血的“科研工作台”甚至开放给竞争对手使用,这种开放背后,是怎样的商业逻辑和企业价值观在支撑?
潘予:
我们现在的收入,是第二名的许多倍,已经是行业绝对的领导者了。因此,在这个层面,竞争已经不是重点了。我们认为评判一件事情做不做有3个角度:
第一,能不能让用户变得更好;
第二,能不能让行业变得更好;
第三,能不能让自己和过去相比变得更好。
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过,竞争不是相互打压,而是相互学习之后为客户创造价值。
比如,我们几年前推出的线上下单、首样减200元、上门取样等服务,后面友商都“抄”了。这件事情不仅让我们自己变好,让用户更方便,更让整个行业变得更蓬勃向上了。那我们觉得这件事就非常有价值。
今年我们推的AI智能下单、测试智能数据分析,也同样希望能够带动行业一起前进。
《bet36体育在线:科学报》:所以你鼓励甚至期待这种“借鉴”?
潘予:
当然,我们借鉴其他行业做得好的,就“抄”,也鼓励友商来“抄”我们。行业变好了,我们公司也会变得更好。出去开会,友商都说很佩服,说其实都是“抄”你们的。
科研服务行业大多是有理想、想做好的人,当然也有极少数只管赚钱、不管用户的人,我们就不打交道。
与竞争对手一起变得更好,也是我们要做的事情。
《bet36体育在线:科学报》:这种理念下,你如何看待目前共建行业生态的效果?
潘予:
生态是个很虚的概念。我想用实际的产品来回答这个问题。
我们正在做一件事情,就是把科学指南针这么多年的运营体系,从公司里抽出来,做成模块去帮助友商、高校测试中心提升运营能力。
这就像华为做智驾给车企用,每个车企的需求不同,我们就调动不同的模块去支持。
我们与高校的共建实验室就是这种理念的延伸。目前我们已经与bet36体育在线:地质大学、西北大学、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。
其核心目的,就是用我们成熟的科研服务团队,去推动高校设备的测试能力建设与服务开放,最终提升设备的使用率与服务效益。
比如与电子科技大学的合作,我们调用了实验室运营模块的团队,来实现设备运营的提效;与海宁市政府合作,我们调用了市场和销售服务体系,利用政府仪器资源为本地企业提供技术服务。这本质上是一种资源的社会化流转与专业化运营。
《bet36体育在线:科学报》:最后谈谈,你们每年必须“烧”点儿钱是怎么回事。前年启动了“百万元公益科研奖学金”计划,去年说未来三年还要再投3个亿买仪器,今年又设立了“1000万元AI+分析测试研发基金”,这次你希望吸引怎样的团队或项目?
潘予:
哈哈!很明显我们要大干一场。
AI for Science不是个人能主导的,可能需要每个机构解决一个小场景,然后这些小场景汇总起来,就像一颗又一颗星星,连起来就把天空照亮了。
所以我们更加强调能够解决具体问题的团队。科学指南针对分析测试懂,但要联合行业里有想法的团队一起去打磨智能体。
我们希望找到那些有活力、有灵活思维的人,一起把AI做成真正能在科研中顶用的“同行者”。这条路,道阻且长,但我们是8个字:生死看淡,不服就干。
| 分享1 |
| 相关资讯 |
| 图片资讯 | 更多 |
| 一周资讯排行 | 更多 |
关于我们 | 网站声明 | 服务条款 | 联系方式
京ICP备 14047472号-1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844号

